2007年9月23日星期日
北京奥运圣火无法入台
在国际奥会积极的协助下,中华台北奥会与北京奥运组织委员会针对北京奥运圣火传递经过台湾路线的安排事宜,进行了长期的协商沟通,最后仍无法达成协议,确定奥运圣火无法传递到台湾。台湾政府对这样的结果感到遗憾,但表示不影响台湾选手参加明年奥运。
今年4月26日,台湾政府对北京宣布的2008奥运圣火传递路线迅速作出反应,拒绝接受从越南胡志明市传往台北再转香港的安排。在国际奥会的介入下,两岸经过多次的沟通,曾在8月底对於圣火传递路线达成共识。北京奥组委今后将遵守1989年中华台北奥会与中国奥会协议,不再称呼台湾的奥委会及运动代表团为「中国台北」,恢復原来「中华台北」的称呼。其次,北京奥组委确认经过台北的奥运圣火传递路线是「境外路线」,不是「境内路线」。第三,在境外路线的表述上,北京奥组委不再使用「国家和地区」的字眼,避免台湾地位有被矮化的影射。台湾则同意北京奥运圣火依照原先国际奥会所核准的路线进出台湾,即由越南胡志明市传递至台北,后再传至香港。然而,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北京奥组委却在中华台北奥会代表前往北京签约的前一天横生枝节,要求火炬接力过程中,不可以出现台湾的国旗、国歌、国徽,导致双方最后无法在国际奥会要求的时限前达成协议。
台湾副总统吕秀莲对此结果表达遗憾,她呼吁台湾民众支持政府这样不得已的决定,但也指出,当初的决策者或谈判者轻忽,接受北京这样的圣火路线安排是严重疏忽,应该检讨。
虽然二00八北京奥运圣火传递路线历经几番波折后,确定无缘来台。但台湾体委会主委杨忠和表示,这不会影响台湾选手参加明年奥运。
不过,国民党总统候选人马英九表示,尽管台湾每4年都有参加奥运以及其他许多国际比赛,但是奥运圣火毕竟意义不凡。他非常希望能带国旗去迎接奥运圣火。他也认为,两岸由於彼此互信不足,导致圣火谈判破局,这对两岸都是伤害。
国民党立法委员郭素春更质疑民进党政府的谈判能力,故意不让圣火来台,是要将焦点放在10月的台湾入联圣火接力活动,为了选举继续欺骗民眾。
面对在野党的批评,民进党立委徐国勇提出反击,除了对北京圣火在中共刻意政治干扰下、不能来台,感到遗憾,也表示台湾主权不能被矮化,呼吁台湾民众加入台湾入联圣火接力活动,展现台湾身为一个主权独立国家,希望加入联合国的诉求。
李正纯,台北
2007年9月20日星期四
奥运火炬难以登陆台湾
奥运火炬难以登陆台湾
上周,中华台北奥委会主席在北京未能就奥运火炬传递路线找到海峡两岸都能接受的方案,空手返回台北。法兰克福汇报引用台湾外交部长黄志芳的话说,中国政府在谈判最后一刻提出了新条件,要求火炬在台湾的传递路线上不能出现台湾国旗:
"台湾外交部长说,且不谈台湾的主权问题,在民主体制下,政府不可能对公民说该做什么。台湾政府不能指示警察没收观看火炬传递的民众手中的旗帜,除了民主国家外,只有威权国家才会这样做。台湾尊重言论和表达自由。
火炬路线从一开始规划起,台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就发生了争执。台湾政府要避免产生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印象,而北京政府正希望带来这样的效果。台湾要求火炬从第三国进入台湾,然后从台湾进入另一个第三国。
中国政府声称,台湾本来同意了火炬传递计划,而台北说,台湾先前就宣布反对,但是北京的中国奥运筹委会仍然公布了这一计划,把台湾称为中国内部传递路线的起点。达成的妥协是把台湾作为‘海外路线’的一部分。台湾政府人士对中国的‘不道德谈判方式’表示愤怒,对能否取得新的妥协表示怀疑,但宣称谈判的渠道仍然是敞开的。”
2007年9月16日星期日
澄观堂记
昔有堂名曰澄观者,为北师大实验中学之美术教室也。堂主吴荻先生,北京人士,文采风流,博学多才,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所不精,抚琴可为《流水》,登台可唱《空城》;淡泊名利,高远豁达,和蔼可亲,更有南朝士大夫之遗风,吾等皆谓之奇人。
吾时年十六,初入澄观堂,惊叹震撼,不能言表:堂中雅物,丹青飞白,古琴洞箫;堂中俗物,门墩石磨,斗笠髯口。当是时吾等疲惫倦怠俱烟消云散,不觉神气清朗,耳目一新。然先生曰堂名澄观,语出韩愈,或易名亦可乎?吾等或呼饮食之“食堂”,或呼闲聊之“聊斋”,轰轰然一时片刻,终无可出澄观只右者。此始略知之精妙。
此后数月吾等每周必登澄观堂,先生之言,堂中之趣,或清明上河,或曲水流觞,或砸褂包袱,或石榴鱼缸,雅俗共赏,皆大欢喜,先生亦乐在其中。吾曾绕过堂后屏风,见一小室,内有一桌一椅一床一柜一书架,有书百余卷,瓷器陶器数十,墙上悬一工尺琴谱,室虽极窄小,更别有洞天。如此澄观堂,吾等视其为精神之家园,暗夜之明灯;如此先生,能不受吾等爱戴耶?
然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公元二零零七年六月一日午十二时许,澄观堂被拆除。吾今方知之,亦心痛良久。更有照片,满地狼藉,惨不忍睹。袁某密令,可谓之官;暴力拆除,可谓之匪;珍物有失,可谓之贼;幽然悄然,可谓之鬼。遇此四者,虽慈母不能保怀中幼子,况先生之于澄观堂耶?沙漠绿洲,汪洋孤岛,今不存矣!后先生亦不知所踪,大隐于市乎?
呜呼!堂中旧友,今为人妇,滚滚红尘,万劫不复。妙笔已断,只字片语,断不成章,所知所想,不敢言尽。噫!同归去也,梅妻鹤子犹可乎?砍柴者曰:挥刀自宫,白茫茫一片皆大和谐!
2007年9月15日星期六
转 梦中盛开的澄观堂——一些残存的记忆
转 梦中盛开的澄观堂——一些残存的记忆
现在才写下这些文字,因为现在才敢承认,真的会伤心。
澄观堂终于被拆了。
当我还是实验的孩子时,常常坐在敞亮的澄观堂里,用笔肚舔食着墨汁,在宣纸上任意挥洒自己的情绪。那是我们的美术课。时常想,什么时候可以把这座教室拆掉重建,恢复秩序,告别凌乱,这样看着任何角落的时候,能够感觉干净和明堂。
澄观堂有我的梦,是我的启蒙天堂。记得第一堂课,先生介绍自己的屋子的时候,眼神中透出的对这间小小房间的热爱,他说,它叫澄观堂,如果谁能想出更好的名字也好,我顺嘴大声喊到,叫“食堂”吧!大家一笑。于是,剩下的两年,我们便在这间澄观堂里任性着,像个孩子,用自己的双手,绘画出天空,雕刻出山河,把自己的感情沉浸在这片小小的天地。我们看《霸王别姬》,听先生的京剧,看先生的图画和照片,流淌先生的喜怒哀乐。我们懂得了评书艺术,知道了中华传统,在脑海里筑造北京的胡同,徜徉于老北京的街头巷尾。
我爱上了文化,爱上了先生的天地,爱上了这间小小的屋堂。
澄观堂,在它的怀抱里,我接受先生的教诲,上先生的美术课,给先生修电脑,假期里听先生给韩国学生上课并当着所有韩国学生的面回答先生问我的问题。这些,都是残存的记忆。
和先生去马连道,是从澄观堂出发的;去先生家,依旧是以澄观堂为起点。毕业这么多年,每次回到实验,都是先抬脚上体育馆的三层,无论澄观堂是开是锁,我都能够获得一种踏实感,因为那里承载了太多属于我的东西,在那一刻,它不再是一间普通的教室,而是通往天空的电梯,敞亮的是梦,是落花,是流水,是纵使不再却将沉淀千载的情怀……
碎了。
站在体育馆三层,看着满目苍凉,心,澄观堂,碎了一地,我慌忙俯下身,用双手捧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却不想远处砸地的声音让这些碎片震动着划落我的手掌,滴在脚下,像血,像泪,抑或真的就是血和泪,谁知道呢……
眼前,浮现着散落的石膏,破碎的琉璃瓦当,还有破损的屏风——先生对我说,这是他从碑林辛苦拓下来的!他轻描淡写地说,然后挥挥手,嗨,没事儿,以后再找。
破损的,不仅仅是屏风,还有一些人的心。
去过先生家的孩子都能够感觉到,先生的澄观堂,就像他的家一样,朴素中透着一种对艺术的热爱。家中墙壁上贴满的小草行书,澄观堂的屏风拓字;家中书房的苇席,澄观堂后面的芦苇杆;家中的茶壶,澄观堂的盖碗……先生就这样在两个家之间将自己的造诣编织到热爱艺术的我们身上,虽无历久,却已弥新。
碎了。
实验的土地上,毁掉了一块璞玉,失掉了一种情调,甩掉了一些我们对实验的亲情与热爱,化为秽土,烟消云散。时隔多年,当我再一次从实验的操场上走过,我不敢抬头,不敢触目于破败的景象,怕自己泪眼迷离,找寻不到曾经的梦。怕那片打打砸砸泛起的尘土,迷了我的双眼,怕醒来时发现还是一个梦,噩梦。
碎了。
澄观堂,它有没有留下自己的精神?它的魂魄是否在实验的天空中徘徊?先生有没有又能不能把它重新领到新的地方,它的新家?
我坐着电梯,升到实验楼的五层,却仿佛比上了五层的台阶还要沉重。门口,赫然蹲着两座门墩,舔着身上的伤口,擦着身上的硝烟尘土,恢复本来的颜色。里面的孩子们刚刚上完先生的课,先生笑着把我推进去,说,这是你们的师哥。我苦涩地笑笑,刺眼的阳光让我窒息,空气里弥漫的呛人味道使粉刷后的教室里充满世俗的晦气。这不是新的澄观堂!澄观堂不是这样的模样,它的阳光是温和的,它的空气透着木头和墨迹的香。这,定是假的。在那一刻,我感觉到先生的疲惫,他用双手掩饰着新空间的不和谐,努力地想把澄观堂精神带领到这片新天地,可是,他太累了,累得只能靠自己的力量来描绘曾经的澄观堂的色彩,累得只能用连丽如先生的评书声来抵抗窗外的喧闹。我木讷地转过身,带着笑容,带着泪水,退出这个漏洞百出的“澄观堂”。
我不知道,当我再次回到实验楼的澄观堂时,澄观堂的灵魂是否已经在先生的努力下重整激昂,澄观堂的精神是否已经在新的天地里挥洒自如。我,我们能做的,或许只有等待。
梦里,我推开澄观堂的木门,屋里后面的那展屏风墨迹未干,先生在讲台上手把折扇,吞吐老北京的气息……
加油,先生。加油,荻兄。
谨以这些文字,献给我梦中盛开的澄观堂,献给每一位热爱澄观堂的实验在读、毕业生。文章来自http://blog.sina.com.cn/liuyinzhai 北京·柳荫之斋
全当是纪念吧。事情发生在高考之后。或者说,在高考之际。在曾经的文字里对这件事有过些许的透露。只是并未明说。时至今日,我也已经成为实验的校友。也许,我该有理由怀念。哪怕,是怀念,那些照片中,一个简单而意味深重的背影。那样矗立在一片狼籍里,孤独,却坚强。在实验的贴吧里,看见有关他的帖子。被簇拥着,顶在最高处。原因,就像贴子里所写的,因为中国文化。感动。一个月前我说过,但愿,他依旧淡然如昨。此时,我依然只能说出这样几个字。只要他在,澄观的气场便在。实验的记忆便在。借问经营本何人,道人澄观名籍籍。韩愈如是说。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662197/
关于澄观堂事件
ZZ校内:吴荻先生急了。关于这件事的一些经过。实验中学的都来看看!
先在这里对不起先生了。那么温文尔雅的可人儿~唉~叫我们怎么忍心呢?就让我们出一回气吧,这个时候,该泼洒点愤怒给这个破校领导班子。气气气气气!
好的,先描述一下当时的情况,我所知道的就这些,趁它还在历历在目的时候,尽力去回忆那天下午的点滴:
周五下午第一节课前,同为吴荻粉的某女特着急的找到我,说吴荻出事儿了。我先是一愣,想不是又被砸了吧?然后就听她说:
她们中午去澄观堂,发现门开着,但是吴荻不在,几个建筑工人模样的正在拆东西。她们觉得特奇怪,接着去食堂找,吴荻在食堂。听她们说这事儿,吴荻就慌了:“怎么回事?没人说要拆啊?”接着就直奔了澄观堂,看到澄观堂被拆,就急了,然后就哭了,说,这地方没法儿呆了,太不尊重他了,他要辞职。接着就直奔校长室,问怎么回事儿。
最令人发指的是,一问某校长,发现,校长对此事一无所知。说那就是建筑工人搞错了,应该是要拆体育馆。然后再一问拆迁这事儿谁负责,居然没人负责!然后问计划什么时候要搬,搬到哪儿,居然也都不知道。 作者:
我和储去找先生的时候,温红老师正在教室。说是安慰他半天了。那时候先生已经平静下来,泪迹已干。看得出的疲惫。见到我们之后,依旧是那么和善的微笑:“呵,这事儿传的这么快”。唉~就是喜欢看他笑,没办法。然后我说,现在就我们几个知道。先生就说,那拜托你们,别再告诉其他人了。我没事儿,一时冲动了。别叫大家为我担心。
问起这一事件的经过,吴荻温红,非常一致的轻描淡写:“嗨没事儿,就是个学校的工作失误。”问起老师会不会走,内俩异口同声:“放学了就走了呗~”
真无奈!然后两女开始着急发嗲:“老师!我们说认真的!”再追问,吴荻脸色有点难看,声音也有点颤抖,说,学校的确有点过了。说停课随随便便就停课了。体育馆,都不告诉他一声,说拆就拆了。几个美术音乐老师都在抱怨。一问这事儿谁管?没人管!重修体育馆这么大个事儿,没人负责!一直说体育馆要修要修,什么时候修,怎么修,不知道!他们不在这儿上课,在哪儿上课?不知道!也不知道学校怎么想的。反正这学期的课也该结了,那下学期还来不来,就不知道了。
一开始还是压着的平常语速,越说越快。先生那样的人~唉。平日每每看他在课堂上慷慨激昂的,都是他热爱的艺术。看来这次是真急了,看得人好心疼……
我们一听都慌了。赶紧说,老师别走啊,您这么好的老师~我们都觉得很难得啊,这一年收获了很多什么什么的。
然后温红在旁边搭腔,说,反正你们的课也该结了。再上也不是你们了呀~就是下一届的事儿了。
吴荻在一旁低头专著桌上的东西状。我们面面相觑。
不理温红,接着问:那老师您现在怎么样?
吴荻抬头,是强打着笑容,说,我没事,真的没事。就是个学校的工作失误,没事。一开始以为不让我上课了,我就急了。唉~大脑发热了,比起弘一法师(他前两天上课时说过的)来还是有差距啊(自嘲的笑笑)。
我们还想继续问,他会不会留下。他说校长说要留他,但是以后怎么样……(两手一摊)“我也不知道。”
然后就和温红俩说什么也让我们回去上课了。(逃英语课出来的。) 在这里为吴荻先生鸣鸣不平。说实话,看到吴荻最后强撑着笑容那憔悴样,要不是知道先生已经信佛,真想抱抱他。唉~~~先生啊~~~心疼死了~~~ “虽然是最后一次课,但为什么美术课是想删就删……”
老师,看得出您的悲凉。老师,让您失望了。您说过,舍不得我们。但现在的学生上美术课的状况,我也是知道的,还能牵绊您多久呢?
不管您最后作出什么选择,都能够理解。但是老师,还是舍不得您走啊…… 这一年真的收获了很多,让我多了一双欣赏美的眼睛。
如果您知道,您的学生还会为这件事忿忿不平,还会为此上书学校,还会尽力的挽留,还会很爱恨爱您,老师,您会留下吗?
老师,别把我们的爱当作负担,您应该高兴啊……至少,您一年的热情,没有对牛弹。
从学校得到的解释:
通知是有的,但无法联系上吴老师。(据说:都找不到,手机根本不开。)毕竟是失误。 中午去拆的人,是我校的负责老师带去的,之所以要中午急着拆,是要把设备赶着挪到实验楼五层的临时教室好上课。(但终究当时没有人负责,导致这样的后果)
这学期美术课不是最后一节。
校方是这样说的
1 好啊!!昨天的贴子被删了!!出于什么原因!!谁站出来说个明白! 强烈抗议!! 致袁校长的电子邮件 于2007年6月1日晚
关于今天(2007年6月1日)下午高二年级美术课事
袁校长: 我们非常敬重吴荻老师,并在得知这件事以后非常震惊!可能您也了解到一些情况了,不知学校在处理时是否有不妥。真切的希望吴荻老师能够挽留在我们学校,否则这对学校,对我们每一个经历过高二有幸领受过吴荻老师讲课的同学都是一个绝对无法弥补的损失!泣拜!但愿还有挽回的余地吧!下面是我看到的情况:
今天下午,原本是我班的美术课,这原本是我们在澄观堂上的最后一节美术课了,可是最终连这最后一节课都没有能上成……
在没有经过美术老师吴荻老师的允许下,澄观堂里的所有东西都被人搬走,徒留四壁。吴荻老师原本精心为我们准备了一节精彩的最后一课,可是看到这情景时也震惊了。原本温文尔雅的吴荻老师愤怒的来到校长室要问清楚这一切都是怎么回事。袁校长不在,见到了专门负责教学的副校长。当问起澄观堂时,回答居然是“我不知道”!管理教学的副校长居然说不知道,那么学校内还能有谁知道这个!吴荻老师非常失望,失望于这个学校带给他的不尊重,学校总强调学生要对每个教职工的尊重,可是领导们对普通教师的尊重到哪里去了?
吴荻老师实在太热爱教学了,于是才有了今天这样的悲剧,他把教学当作一种浪漫的事情,他会精心准备每节课,努力把每一节课都讲到最好。上过吴荻老师课的同学应该都会有一种感受,那就是震撼。每节课都像一场精彩的艺术讲座,从中我们了解到很多东西关于艺术、关于文学、关于宗教、关于生活、关于人生的知识,那是其他任何科目都没办法教给我们的东西。他讲的知识贴近生活,又不离艺术,庸而不俗,是大雅。在我看来,高中能遇到像吴荻这样的老师是我的幸运,也将带来一辈子特殊的财富。 此致
另:三天前我们班上过最后一节美术课,吴荻老师在说到澄观堂即将要迁到别处和我们这学期的美术课将会因此提前两个星期结束,我们一年的美术课,一年聆听吴荻老师的日子将不复存在时,没有人不带着一丝伤感和悲痛。老师那节课上的内容是书法艺术,“悲欣交集”“一线生机”,这课上内容的八个字绝对不会让人感到会有这样事情发生的预兆!课下时我们都是沉浸在课上的情景中而离去的,全班的同学如每节课下一样,向老师鼓掌,道谢,先生向我们还礼,我们才离开教室。谁会料到!最后的结局竟会是如此!四班的同学没有可能聆听到这节课的精彩内容了!这件事会给吴荻老师,这个我校的老师、校友心中留下一个多大的伤疤!在教育着我们,曾经教育过吴荻老师,现在又在其中供职的我们的实验中学,怎么能,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这样的行为!学生们评论大多也不好听!
肯定是中间哪个环节出了纰漏。。。愿这样的事永不要在我校再一次发生!
愿学校能正式对待此事,对此事给挚爱着吴荻老师的学生们一个明确而妥善的答复,至少对四班的同学;对敬爱的吴荻老师。。。我们有理由知情!关切到学生的事情的学校的决定应该更公开、更透明。学代会为此,所谓的校长助理团想必也由此而生发。我们和学校的根本观念这点该会是相同的吧。我们想做的不是仅仅的再叹息!
若您得空,盼复!盼复!盼复!盼复!
再拜!顿首。。。
谁要删!说个理由告诉我!!
吴荻老师到底留是不留啊?!
兄弟们谁给我一个确切答案?~~ 谢谢~ 作者: 202.204.176.*
肯定是留阿~~呵呵^^
说是这两天每天四十多条短信,看得他特感动。说是看来是走不掉啦~尘缘未尽,“与你们的缘分未尽呵”
嘿嘿~~老师做到这份上,也值了。
2007年9月14日星期五
2007年9月9日星期日
开历史倒车的伪君子孙海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eecb3601000bch.html
看孙海英的厥词,我只能抱之以冷笑:他还真把自己当作了石光荣,还真把自己当作了道德高尚的楷模了?你孙海英不是石光荣,也不是老革命,你自己只是一个演员而已。如果你想“教训”同性恋们,孙海英你还没有资格。你所扮演的石光荣也是对老革命进行了漫画式的丑化!现在你又开始丑化同性恋了!
既然你孙海英如此摆谱,在回答记者问题的时候承认自己是以石光荣自居,以老革命自居,才说出那些话的,那么那我也给你摆摆谱:我姥爷姥姥还有父亲才是真正的老革命,我在家从来没有听到过他们抨击同性恋的言论;而我父亲是学法律出身的将军,更没有把同性恋视为洪水猛兽,当他从监狱管理干部那里得知犯人的同性恋行为的时候,是坚决反对惩处,希望监狱进行人性化管理的改革。
孙海英说同性恋就是犯罪,这完全是把犯罪扩大化了。如果孙海英还有文化――现在所谓的艺术家没有几个有文化的――那就请孙海英翻看一下历史,把同性恋视为犯罪的是在什么时代,什么样的环境里面。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和发展,很多国家已经取缔了同性恋是犯罪的条例,这个我不用多说。你孙海英现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提出了同性恋犯罪的“课题”,是在开历史的倒车。孙海英说他是为了和谐社会,恰恰相反,他在破坏和谐社会的建立,制造不安定。孙海英得记住:法律不是万能的!
说到法律,从孙海英的厥词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法律盲!
孙海英说同性恋是犯罪,是在毁灭人类,这是你对同性恋群体的一个人身攻击;如果要进行人身估计,那么我只能对你说:你也就是一戏子,你的演技就是一小丑!
孙海英对同性恋的态度是非常歧视的。同性恋是一个少数人群体,同性恋就是一个“左撇子”的事儿,你凭什么歧视?据说孙海英的儿子是残疾的,如果我们歧视你儿子,孙海英你作何感想?说到人性,你是演员,更应该懂得人性真正的含义;作为一个老演员和一个长辈,你更应该懂得人性的关怀和关爱的道理。在不同领域,同性恋者们不乏出色的人,在孙海英涉足的艺术领域更是如此。我想问:当孙海英面对一个同性恋者的杰出作品的时候,你心情如何?是欣赏还是嫉妒还是不忿?
难道是你所谓的“艺术人生”扭曲了你的一切吗?
作为一个男人,孙海英人品是有问题的,盛气凌人、口出狂言,完全忘记了作为一个公众人物的责任--你说话不是对着几个人的,是对着广大受众群体的,你的话会被无限放大。
据说孙海英是信教的,一个著名制片人说:你瞧他信的教,怎么可能演好戏?在孙海英所信教的总纲里面有“爱人如己”,请问孙海英是如何在爱人的?作为一个明星,孙海英做到了爱己;这个教一直倡导教徒要宽容和包容;还有,在他的教里面离婚是不允许的,除非是配偶有奸淫行为才可以休妻;谁都知道你孙海英是二婚的,你触犯了你教里的那条你比我清楚。在这个层面上,我只能说孙海英是一个伪君子;在他关于同性恋的谬论上,是一个在开历史倒车的伪君子!
作为一个普通的男人,一个普通的同性爱者,这只是一个开头,我一定要和你孙海英斗到你道歉为止!
(作为一个直人,亦为这位同志仁兄叫好,真英雄也!
另外警告孙海英,作为教徒不可妄称上帝。如果同性恋有罪,那上帝为何要把他们造出来呢
还是那句话,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一到人手里就变坏了--十字花剑)
人品换人气,我看同性恋“犯罪论”闹剧
有更多常识的人会知道,关于同性恋,有一部分是天生的(这一点在很多高等动物中也经常能观察得到),有一部分是环境影响下产生的(如军队监狱男子学校等)。所以严格的讲,同性恋是进化的产物,也是生物多样化的一种体现。同性恋现象是包括人类等很多种动物适应环境变化的一种策略,是人类社会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但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以来,对于非主流人士的迫害成为主流道德的一种标志,从中世纪的猎巫运动,到欧洲的对犹太人和吉普赛人的迫害,基督徒对麻风病人的迫害,到希特勒对同性恋的大屠杀。人类社会是踏着这条殉葬生命血腥之路一步一步地迈向光明的。最终人类社会达成了这样的共识,迫害少数是有罪的。
现在偏有一位为老不尊并且疑似过气的老头子演员,在我国明确同性恋既不是犯罪也不是疾病的大背景下,公然鼓吹同性恋“就是犯罪”,这不啻为向中国法制和几千万守法公民的名誉权的一次公然挑衅。所谓他说“我有自己的信仰”,这是一个什么信仰?!是一种赤裸裸的邪教信仰,是纳粹主义复活的信仰,是一种将个人思想凌驾于法治与他人权利之上的霸权信仰。这一言论无疑给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人气,也最终将其苦心经营多年的公众形象付之一炬,死如烟花般绚烂。
最后引用卢梭的一句话“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一到他老头子的手里就变坏了。我虽直人,但也要踢一下他老头子的屁股,今天不踢他,明天左手拿筷子都有罪了。
中国共产党在野时期言论精选
本文为转载 原始出处不可考
目前推行民主政治,主要关键在于结束一党治国。......因为此问题一日不解决,则国事势 必包揽于一党之手;才智 之士,无从引进;良好建议,不能实行。因而所谓民主,无论搬出何种花样,只是空有其名而已。
---《解放日报》1941年10月28日
共产党要夺取政权,要建立共产党的"一党专政"。这是一种恶意的造谣与诬蔑。共产党反对国民党的"一党专政",但并不要建立共产党的"一党专政"。
---《刘少奇选集》上卷第172-177页
是要彻底地、充分地、有效地实行普选制,使人民能在实际上,享有"普通"、"平等"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则必须如中山先生所说,在选举以前,"保障各地方团体及人民有选举之自由,有提出议案及宣传、讨论之自由。 "也就是"确定人民有集会、结社、言论、出版的完全自由权。"否则,所谓选举权,仍不过是纸上的权利罢了。
---《新华日报》1944年2月2日
愚民政策虽然造成了沙漠,却绝难征服民心。
---《解放日报》1942年4月23日
可见民主和言论自由,实在是分不开的。我们应当把民主国先进的好例,作为我们实现民主的榜样。
---《新华日报》1944年4月19日
像林肯总统和罗斯福总统那样的民主的政治生活中产生的领袖,是虽在战时也一点不害怕民主制度的巡行的。他们害怕民主的批评和指责,他们不害怕人民公意的渲泄,他们也不害怕足以影响他们的地位的全民的选举。他们不仅不害怕这些民.主制度,而且他们坚决地维护支持这些民主制度。因此他们才被人民选中了是大家所需要的人。
---《新华日报》1944年11月15日
但是只有建立在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的自由与民主选举政府的基础上面,才是有力的政治。 (毛泽东答中外记者团)
---《解放日报》1944年6月13日
由于各个国家的历史发展、社会状况等具体条件的不同,他们各自所实行的民主政治,可能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存在着多少差异。但无论如何,它们之间有一个基本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政权为人民所握有 ,为人民所运用,而且为着人民的幸福和利益而服务。这样的政权必然尊重和保障人民的自.由权利;使失掉自由权利的人民重新获得自由权利;没有失掉自.由权利的充分享有自.由权利;特别是言论、出版、机会、结社,这些作为实行民主政治的基本条件的人民的最低限度的自由权利,是必须切实而充分地加以保障的。
---《新华日报》1943年9月15日社论
二十年来,尤其是最近几年,我们天天见的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政府所颁布的法令,其是否为人民着想,姑置不论。最使人愤慨的是连这样的法,政府并未遵守。政府天天要人民守法,而政府自己却天天违法。这样的作风,和民主二字相距十万八千里!所以民主云云者是真是假,我们卑之无甚高论,第一步先看政府所发的那些空头民主支票究竟兑现了百分之几?如果已经写在白纸上的黑字尚不能兑现,还有什么话可说?所以在政治协商会议开会以前,我们先要请把那些诺言来兑现,从这一点起码应做的小事上,望政府示人民以大信。
---《新华日报》1946年2月1日
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而努力,所要的自然是真货,不是代用品。把一党专政化一下妆,当做民主的代用品,方法虽然巧妙,然而和人民的愿望相去十万八千里。中国的人民都在睁着眼看:不要拿民主的代 用品来欺骗我们啊!
---《新华日报》1945年1月28日
他们以为中国实现民主政治,不是今天的事,而是若干年以后的事,他们希望中国人民知识与教育程度提高到欧美资产阶级民主国家那样,再来实现民主政治...正是在民主制度之下更容易教育和训练民 众。
---《新华日报》1939年2月25日
限制自由、镇压人民,完全是日德意法西斯的一脉真传,无论如何贴金绘彩,也没法让吃过自由果实的人士,尝出一点民主的甜味的。
---《新华日报》1944年3月5日
他们说这一套都是外国人的东西,决不适用于中国...原来,科学为求真理,而真理是不分国界的...现在固然再也没有顽固派用国情特殊,来反对科学--自然科学的真理了。只有在社会现象上,顽固派还在用八十年前顽固派用过的方法来反对真理...民主制度比不民主制度更好,这和机器工业比手工业生产更好一样,在外国如此,在中国也如此。而且也只能有在某国发展起来的民主,却没有只适用于某国的民主。 有人说:中国虽然要民主,但中国的民主有点特别,是不给人民以自由的。这种说法的荒谬,也和说太阳历只适用外国、中国人只能用阴历一样。
---《新华日报》1944年5月17日
中国要实行民主政治,必须"取资欧美",但又要避免欧美民主政治的一些流弊,更驾而上之,这正是中山先生的伟大识见。
--《新华日报》1942年11月12日
这些一切,只有证明全国人民及各民主党派对实施纲领的意见,首先是对人民自由的主张,是切实的,迫切需要实现的,万万"撤销"不得的。
---《新华日报》1946年1月18日
这说明英美在战时也还是尊重人民的言论出版等民主自由的。英美两大民主国家采取这些重大措置,正说明英美两国是尊重和重视共产党及其他党派,和他们所代表的意见和力量的...同时,(他们)也有一些批评。他的批评对不对,是另外一回事。这种民主团结的精神,是值得赞扬和提倡效法的...全国各党派能够融洽的为共同目标奋斗到底,这是英美的民主精神,也是我国亟应提倡和效法的。
---《新华日报》1942年8月29日
这正如前天座谈会主席左舜生先生说的:"我们不去敦促,自由这一客人是永远不会进我们的门的"!
---《新华日报》1944年5月16日
我们认为最重要的先决条件有三个:一是保障人民的民主自由;二是开放党禁;三是实行地方自治。人民的自由和权利很多,但目前全国人民最迫切需要的自由,是人身居住的自由,是集会结社的自由,是言论出版的自由。
---《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
"现在是非变不可了!""但如何变呢?""我们只要看看人家。换句话说我们一切要民主。我们一切制度、政策以及其他种种,都要向着能配合世界转变上去改造。
---《新华日报》1945年4月8日
一切力量来自人民!一切光荣归于民主!
---《解放日报》1945年7月2日
中国式资讯不对称
【2007.09.08 11:02】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梁文道
只要逛一圈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任何人都能发现如今的中国出版界和二十年前真是大不相同了。从前的翻译书籍不只在种类和数量上无法和今天相比,而且还常在序言里煞有介事地声明一番,说“本书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某些人的观点,我们应该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批判地检讨”云云。而现在的翻译书多半已经可以直接跳过这层八股虚文,直接以素颜和读者见面了。对着琳琅满目的译书,你真的很容易生起一种感觉:“中国真的和世界接轨了。”但,这是真的吗?
今年年初,英国一家出版社推出了一本非常轰动的书,作者是个土生土长的英籍印裔穆斯林。他就是那种近年震撼欧美的“伊斯兰极端分子”典型,明明在英国长大,与同龄的孩子一样唱英国的流行歌曲,受英国的正规教育;偏偏在青年时期突然转向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派,满脑子仇恨西方的思想,甚至还做好了执行自杀袭击的准备。这位作者特别的地方是他后来突然痛悟,脱离同伴,回到校园攻读博士,这本书就是他前半生的自传了。此书一出,书评界莫不称善,因为以前还没有人试过从第一身的角度去谈伊斯兰极端分子的心路历程。
令我惊讶的是,不少内地出版界的资深编辑和大佬似乎都没听过这本书,而当我问他们会不会代理它的中文版权时,答案则是“这要看中国读者的反应了。这种题材,大家多半不感兴趣”。事实上,自从“9·11”发生之后,与伊斯兰题材有关的书籍一直就是全球各地畅销书榜上的常客,其中不乏立论中肯观点独到的好书,但被译成中文的却是凤毛麟角。理由真的就是中国读者不感兴趣吗?还是怕这些书太过敏感,出现了之后会影响“社会的和谐”,“民族间的关系”呢?
我并不认为别的地方流行什么书,中国也就一定要赶着把它们译出来。但是,畅销书的确有指标的作用,它可以反映其他地区的人正在关心什么,正在渴望什么,看到这些书,就意味着我们有机会更深入地理解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民情趋向;理解其他人,我们懂得怎么和他们打交通,形成一个更完备的世界观。 如果这个例子太不平常,我们还可以看看“维基百科”“Yontube”这两个热门网站在中国的处境,大家都知道,要在中国境内顺利登录这两个网站并不总是一件容易的事。当外国一个普通小学生都能自由自在地从“维基百科”里找材料做功课的时候,我们的大学生却不能进入这个世界性的平台,这里头的资讯差距岂不是大得太离谱了吗?
没错,人家有“维基”,我们有“百度”;人家有“Youtube”,我们还有无数的视频网络。凡是外国有什么,我们就能炮制出一个针对中国市场很有中国特色的模本和翻版。可是,在中国独家提供的资讯选择之外,我们就真的不需要去直接接触别人的声音、别人的世界吗?
这种中国特色的资讯不对称不只使得我们很难和全世界做“同一个梦”,而且还会损及我们在知识经济上和其他人竞争的本钱。“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们现在面对的情况是,人家要知道我们很容易,我们对人家的认识却总是慢了半拍,缺了一角。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
2007年9月8日星期六
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名单,河南人仅占3%
河南政府拉选票
http://www.kfdaily.cn/news/shownews.php?id=243446
候选名单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09/01/content_6641840.htm
北京市政府有权限制我的车单双号行驶吗?
来自
http://yarton.blog.hexun.com/11892383_d.html
北京市政府有权限制我的车单双号行驶吗?
政府的理由:预演奥运会,为了保证空气质量。于是一纸公告我的车就必须停止上路了?这是在办奥运会还是要打仗?如果不是打仗,我要说的是:我不会服从,无论你是禁令还是“恳请”。我的理由如下:
1、车辆是我私人财产,如果你今天要预演这个会就能限制我停驶,那么明天开那个会,会不会有人要求我“捐出”家产的一半?哪怕你有再神圣的名义,你在没有法律许可的前提下,我的东西你不能决定。
不要奥运要人权
德语媒体 | 2007.09.06
不要奥运要人权
黑龙江省民权人士杨春林最近以“颠覆国家”的罪名被捕。据法兰克福汇报报道,53岁的杨春林因当局没收农民土地,剥夺农民生计,发出了“不要奥运要人权” 的呼声,他的呼吁得到了佳木斯地区四万多农民的支持,呼吁和收集的签名也通过互联网发到国外。七月份,杨春林被捕。该报接着报道说:
“他被捕的原因没有通知家属。直到8月23日,家属才收到指责他颠覆国家的正式逮捕令。此后,家属受到压力,不得与记者或外国人交谈。迄今为止,律师不能与杨春林接触。颠覆的罪名足以判多年监禁,另一名活跃人士于禅武的命运无人知晓。
因土地发生的争执是中国最大的不安定因素之一。由于农民没有土地所有权,只是租用国家土地,地方干部可以没收土地用来建造利润丰厚的项目和工业园区。农民虽然有权获取补偿,但是补偿金额要么计算得很低,要么被干部贪污,不能到达农民手中。
许多被驱离土地的农民找不到工作,失去土地也就失去了根基,因为农民没有解决养老和治病问题的社会保障体系。黑龙江属于中国‘生锈’的老工业区,经济发展大大落后于沿海地区。”
“红色检察官”在欧洲引发反响
中国的公检法不公不法早已是千夫所指,原湖南长沙市检察官聂晓更有亲身体验。聂晓1998年以假护照非法出境,在斯德哥尔摩定居。最近她在瑞典出版的“红色检察官”一书在欧洲引起巨大反响。南德意志报记者在汉堡会见了聂晓并介绍了这本畅销书:
“聂晓的书不仅是中国法制或无法制的调查报告,而且也体现了这个国家中的犯罪特征,展示了甚至最低一级官员的腐败程度。被告的父母绝望之下一再试图 用礼物影响权力极大的检察官。企业根本不用过问案情,它们深信自己的权势。聂晓说:‘大建筑公司为了与我们搞好关系,不惜任何手段。’而这些公司因工地不 安全,对大多数严重事故负有责任。国家检察官从不过问,只知道收钱。‘如果我们要给亲戚找工作,这不成问题。我们想装修住房,就能免费获得服务。’
聂晓说,中国目前在食品和医疗领域进行的反腐败与以前的所有运动一样,注定要失败,因为没有反腐败的诚心。反腐败只是为了安抚群众,安定这个陷入抗争和动荡的庞然大国。
至于这本书出版后她没有受到中国打压,她认为这是因为中国在明年奥运之前执行温和路线。但她肯定,共产党不会允许这本书在中国出版,‘尽管书的内容不会使任何中国人感到意外’。”2007年9月5日星期三
韩国绝不是二战受害国,而是加害国
本文由 dullbird 在 2007-8-30 07:51 发表于: 倍可亲.美国 ( backchina.com )
很多人用反日来作为哈韩亲的心理借口,好像中韩都曾受到*日本*侵略,这样我们就有了天然的共同感情,我们就应该更亲近韩国,但殊不知就是*中国*受
到侵略一事,更可以看清韩国人的天性。
南京大屠杀, 第一支违反日军军令开始强奸中国妇女的日军部队恰恰是松井石根15师团中的韩国联队(团级单位)。在所有攻占南京城的日
军部队中韩国人的比例并不低,最高的甚至高达40%都是韩国人。战后很多日本人的回忆录中都提到过韩国军人对日本的忠诚(这样的忠诚在中国人眼中就是残忍)。
如果说那时韩国被日本并吞,没有办法, 那么好吧, 二十几年后越南*战争*时, 韩国是独立的, 几十万韩国军人被韩国政府派往越南,
可作为美军帮凶的韩国兵的名声更差,烧杀淫掠,
韩国兵的一大特点又是连妇女儿童也不放过,奸杀幼女和妇女,相互比赛着将新生儿活活撕成两块,令越南百姓不寒而栗。至今此事在韩国国内仍是一大禁忌话题,
其野蛮凶残列各侵越部队之首。
相比 *台湾*人也曾被编入日军, 但就是因为其不够"勇敢"只能大部分作为伙夫和挑夫出现,吴子牛的*电影*
《南京大屠杀》中有这么个台湾兵角色,因为私自放走被掳掠的中国同胞,被其日本战友杀死。
由此, 韩国人的民族天性可见一斑。
一些当时幸存的老南京(当时是收尸队的)回忆,参与南京大屠杀的日军当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日本从韩国征调的韩籍士兵,其残忍手段一点也不逊于日本兵。现住工人新村的南京汽车集团退休职工王克俭老人(81岁)回忆说:"很多不戴钢盔的鬼子兵(韩籍士兵,没钢盔戴)强奸
*女人*后活活挖出女人的子宫再套在女人头上,还起名叫"어디와서 어디갑니다(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二战中的*朝鲜*族战犯
朝鲜人声嘶力竭高呼它们是二战受害国,被征用的朝鲜人只是充当了日军后勤人员、劳工而没有加入作战部队,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战后因为"针对虐杀.虐待俘虏及一般市民的"通常的战争犯罪"而作为"原日本兵"受到审判、被定为乙级战犯的148名朝鲜人(其中23人被处以死刑)从何而来?
至于朝鲜籍乙级战犯们在"皇军"中的地位和为"皇军"做出的贡献,请参考这几个同样是乙级战犯的倭狗:制造南京大屠杀的元凶谷寿夫、侵华日军第23军司令官酒井隆、侵华日军华南派遣军司令官田中久一。
附:日本军队中朝鲜军官
▲将军级 =
金应善 鱼 潭 王瑜植 李熙斗 洪思翊
▲领官级 =
姜锡佑 康弼佑 高良弼 高永均 权承禄 金基元 金锡源 金亨燮 南宇铉
朴斗荣 朴范集 朴胜薰 朴在兴 白洪锡 申应均 申泰英 安秉范 元容德 柳冀圣
刘升烈 柳元孝 尹相弼 李大永 李秉规 李龙文 李应九 李应俊 李锺赞 李学来
李炯锡 李浩鎭 林 业 林在德 张然昌 全永宪 郑观秀 郑斗源 郑 炫 蔡秉德
▲尉官级 =
姜琪泰 姜东烈 姜在浩 桂炳辂 高起范 高俊峰 高俊烈 具东旭 权宁汉
权泰翰 金东元 金东河 金明德 金白一 金思锡 金锡岚 金锡范 金声云 金成勋
金纯善 金信道 金跃先 金 瑛 金永珏 金永禄 金泳秀 金永新 金玉琪 金龙纪
金龙虎 金润根 金应祚 金仁旭 金一焕 金贞烈 金正晧 金贞熙 金锺硕 金锺植
金周赞 金埈元 金重圭 金振吉 金振武 金昌圭 金昌宇 金铁男 金忠男 金忠助
金镐梁 金洪俊 都一平 明勇银 文履祯 文容彩 闵德镐 朴东均 朴东俊 朴奉祚
朴元锡 朴林恒 朴正熙 朴昌夏 朴泰熙 方圆哲 方泰旭 白庆春 白善烨 白仁俊
徐英哲 徐日宝 徐廷弼 石主岩 石希峰 孙炳日 宋锡夏 申尚澈 申鹤鎭 申铉俊
安光铢 安永吉 安永耻 安益祚 安洪涛 杨国鎭 杨大鎭 杨振东 严柱明 廉昌燮
呉俊杰 呉?禹锺铉 元容国 柳宽熙 刘光烈 兪原植 刘载兴 柳喜章 尹悳炳
尹士新 尹春根 李 珏 李绛宇 李圭一 李根默 李奇建 李德振 李东岩 李东俊
李东勋 李丙胄 李逢春 李尚振 李成林 李升宁 李英杰 李永山 李英春 李 龙
李龙星 李元衡 李宜丰 李济祯 李锺馨 李周一 李春城 李翰林 李亨根 李兴权
李喜谦 林秉圭 张光烈 张箕春 张玑衡 张锡伦 张星熄 张星焕 张永锡 张裕根
全南奎 田源上 丁来赫 郑祥秀 郑云鸿 郑殷熔 丁一权 郑一平 郑 勋 赵大镐
赵秉权 赵性根 池麟泰 池章华 池振国 池治龙 车万载 车 荣 车淸一 崔庆万
崔鸣夏 崔福洙 崔鹏俊 崔世昌 崔承业 崔贞根 崔周锺 崔昌植 崔昌彦 崔学珍
韩镛显 洪 涛 洪文杰
来源于:*网上*
韩国人庆祝日军在中国的胜利.jpg
新入伍的韩籍日军.jpg
韩日亲善的见证 科大家园.jpg
朝鲜捐款为XRB皇军购买的飞机.jpg
李虎巴是参是与南京大屠杀军曹,登在《朝日新闻》后标题是"南京之战中的朝鲜勇士"。
2007年9月3日星期一
关于当年清华鉈中毒案,我的几点疑问
据我所知,在之前的很多年(比如美国到七十年代)鉈盐一直作为鼠药使用,在环境中广泛存在。所以判定是来自实验室的投毒,未必可信。
2,所谓疑凶的家庭背景以及“麻袋假说”
可能有的人还不太清楚麻袋假说,我在这里简要复述一下
网上有一个流言,就是说疑凶孙维,是受害人朱令的同学,有一个爷爷是很有背景的,孙维后来被警方抓走了,有人顾及他的爷爷劝公安局把她放了,共安局局长说“放什么放,打死了装麻袋里放出去”,后来他爷爷临终求国家领导人把孙维放了,这事情才告一段落。
但是据我查证,这确实是谣言。孙维确实有这么一个爷爷,但是很不幸,没有按造谣者的意思安排自己的生活轨迹,他老人家恰恰死在理论投毒时间之后,朱令出现中毒症状之前,那时候共安局是没有介入的。所谓临终哀求以及麻袋假说,无稽之谈。
3,何来麻袋假说
根据网上的另一个留言,麻袋假说第一次出现,是在朱和孙的另一个同学的博客上,这个人可以被确定是造谣的初始者。那么他造谣的动机呢?这一点我们不得不看看中毒事件造成的一系列后续影响,美国某大学本来打算录取一名学生,一号候选是朱令,二号是孙维,三号是谁呢?目前不知道。我们暂且假设当时确实存在三号候选人。投毒事件发生后,当然作为受害者和疑凶,谁也没有顺利被录取,包括可能存在的三号候选人,这恐怕是三号候全人事先没有想到的。那么整件事情唯一有可能获利的就是这个可能存在的三号候选人。如果说孙维有作案动机,那么这个三号候选人的作案动机一点也不在孙维之下,一旦成功便是一箭双雕,而且风险较小,不容易引起怀疑。但是他的计划最终没有成功。可不可能就是他,既没有捞到好处,又要公众加深“孙维就是凶手”的想法以避免对自己产生怀疑,而从案发到现在,这么多年以来不懈的造谣呢?
4,朱令残疾,谁之过(重点)
前不久也发生了一起中毒事件,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受害者愈合很快,甚至没有造成永久性损害,为什么呢?
关键在于受害者得到了非常及时的确诊。对于鉈中毒,特效药是有的,就是普鲁士蓝,特效而且廉价。朱令后来也确诊了,也得到了普鲁士蓝的治疗,但是太晚了。为什么呢? 因为协和医院没能及时确诊,只是按照“脑内寄生虫”和“砷中毒”予以治疗。朱令的同学们确实得到了互联网上的救助,确实得到了这就是鉈中毒的信息,也确实把这一信息多次告知了协和医院,而当时朱令的神志还是清醒的。那么协和医院为什么不采纳他们的信息呢,哪怕做一个光谱分析测试,一切不就清楚了么?
协和医院给出的答复竟然是大学生们“扰乱治疗”。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已经不是协和医院要不要尽力治疗的问题,而是协和医院要证明“只有我才能治疗无名怪病”,是协和医院要证明“互联网和大学生都是错的,只有我是对的”。最终的结果,尴尬的鉈中毒,朱令的父亲拿到了一盒尴尬的普鲁士蓝,和之前昂贵的检查费相比,廉价的难以置信。协和医院在这场赌局中不但没有赢得所谓信誉和尊严,也永远的输掉了朱令的未来,同时让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都看清楚了,什么是顶级医院的官僚主义和封建思想。
无疑,协和医院是有过错的。但是至今没有一个说法。朱家的人打过官司,证据充分,最终还是输了,虽在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法官私下说,我是怀着极为同情原告的心情做了一个理不公正的判决。至今朱家没有拿到一分钱赔偿。
以后,谁还放心把怪病者交给协和医院来医治,那么做比起在家等死,能好多少呢?